ca88会员中心

农业中职如何走出"离农"怪圈

[2011/3/8]

  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然而,肩负培养重任的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却遭遇发展难题,学校数量减少,不少涉农专业“易帜"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当前,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是否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如何加快发展提升其支撑现代农业的能力?日前,记者深入基层就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希望就此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答案。

  数量减少 专业老化 师资流失

  职校纷纷“离农”易帜

  在2000年更名为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之前,辽宁省营口市农机校作为该市的老牌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其招牌专业就是农业机械专业,建校几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农机技术人才。但是随着近年来农业中职教育的不景气,该校曾经的招牌专业却成了“空头”的专业名称,不再招生,转而发展红火的港口和汽修专业。

  营口市农机校的尴尬境遇只是众多萎缩的农业中职校的缩影。据日前教育部等五部委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1998年我国有各类农业中等职业学校500余所,而目前仅剩237所,十余年间锐减了300余所。在减少的学校中,大部分升格为高等农业职业学院或合并到其他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许多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或被综合性职业院校合并后,农业学科体系被分割,实训场地和设备被挤占。

  与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日益“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的急需。农业部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96.4%。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员。

  如果说当年营口市农机校的“转身”尚属无奈之举,那么还有部分农业中职校则是主动把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从“主要为当地农业经济服务”,基本上转为给城市输送劳动力的“就业教育”,其涉农专业纷纷停办。在2010年的两会上,民进中央就专门针对这些问题组织调研,并提出了“不要让农业职教成为‘离农’教育”的建议。教育部等五部委就如何加快发展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许多农业中职学校都倾向设置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量大的非农专业,一些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及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需要的涉农专业却很少开设甚至不开设,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由于大部分涉农专业处于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地位逐渐边缘化,导致大量涉农专业优秀教师流失,新教师又得不到补充。教育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中职学校农林类专任教师由2000年的2.49万人下降到2008年的1.71万人,锐减了7793人,减少了31.29%,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是优秀教师。而与这1.7万专任教师相对应的,则是64.89万农林类专业在校生,师生比约为1:38,和国家制定的高中阶段教育1:20的师生比标准差距巨大。

  认同不高 经费不足 培训缺失

  农业中职发展面临三道“坎”

  学校数量锐减、专业老化空置、师资流失严重已成为目前我国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的“拦路虎”,而在这些不尽如人意的现状背后,折射出的更深层次原因则是社会对农业中职教育认同度不高、经费投入不足和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

  2010年,贵阳“超级菜农”刘兴林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情,着手扩大千亩蔬菜基地的他开出了十万年薪招贤纳才,不想却屡遭“闭门羹”,“求职应聘的学生陆陆续续倒是来了不少,但是一回去就没有音信了。可能是因为公司的工作环境确实挺艰苦的,一来工作地点在农村,二来也没啥像样的办公设施”。

  和刘兴林一样,在贵阳面临着“招工难题”的种植大户还有不少。“农业中职教育的生源以农村为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城里的学生不愿意学农,农村的家长更希望孩子跳出‘农门’。辛苦供了几年,还要回去那么辛苦,他们觉得不值得。”贵阳市农委副主任潘剑分析说。

  采访中很多校长对记者表示,由于生源少,教育成本相对较高,一些新型、先进的教学设备无力购进,一些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无法应用,有些专业,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在黑板上进行“理论”上的训练和实习。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数据,2009年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值为1857元,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值为2120元,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明显弱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水平。有关专家分析说,造成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短缺的原因一是农业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关系改变对办学经费来源影响较大,1998年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部门不再直接举办或管理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没有了经费划拨渠道;二是地方政府对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点专项投入力度不够;三是涉农专业缺乏吸引力,中职学校不愿向涉农专业投入更多办学经费。

  专业实习教师的缺乏也导致了职业学校出现“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开机器”的现象。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有的学校想通过聘请社会技术人员来解决,但教学效果受到聘请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制约;有的学校想将本校成绩优异、技能突出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但限于国家对学历和资历的要求限定,他们不能够获得正式的编制和身份等。这样,这些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实践课教师的任用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高校毕业生不胜任、专业人员不愿来、优秀毕业生留不下的尴尬局面。

  来自教育部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9年间,全国中职学校农林类专任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比例一直在上升,中级职称比例保持不变,而初级职称及无职称比例在下降。有关专家认为,这表明参加工作不久或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比例在下降,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出年龄老化趋势,急需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

ca88会员中心